中药生石膏作用是什么?
中医理论认为,石膏性甘、辛,凉,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可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胃火亢盛,口臭口干;肾阴虚导致盗汗,阴虚内热;肺阴虚或气阴两虚导致的干咳。 药理研究证明,石膏含磷酸盐类,无机磷含量高,有刺激生长和骨骼代谢的作用,可减少甲状旁腺素(PTH)的生成及降低血浆中PTH的水平,从而起到抑制骨吸收,防治骨质疏松的症状出现;还具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临床上,以石膏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物较多,如清热解毒类的感冒退热糖浆、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泻火的泻火药牛黄上清丸、小儿七星茶颗粒,以及收涩止咳的敛汗药牡蛎散等等。其中,以石膏为主药的药方较多,如治肺热咳嗽的桑菊饮,消痞散结的导滞汤,清胃热的泻心汤,还有治疗糖尿病足的高阳酒方等。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口腔溃疡、结膜炎、急性乳腺炎等方面。对于艾滋病合并症、恶性肿瘤等情况也有一定疗效。而关于该药的不良反应目前尚不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禁用该药。由于石膏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又因其含磷较多,对肾脏有一定不良影响,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重使用。服用该品时不要同时食用白萝卜以免破坏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