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怎么退热?
2岁以下的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如果发生高热,容易引起惊厥(抽搐),所以一旦发生高热必须尽快降低体温; 2岁以上的孩子,大脑发育趋于成熟,发生高热引起惊厥的风险下降,但家长依然需要密切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必要时及时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 通常来讲,孩子在发热初期,医生更建议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控制体温。因为物理降温对孩子来说,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也不会对孩子的机体功能造成什么影响。而且采用物理方式降温,在孩子身上操作方便,可实时监测温度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宝宝使用物理方法降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高烧,最好采用物理方法降温,避免药物降温带来不良反应;
2、3个月以上,1岁以内的宝宝发烧时,优先选择物理方法降温,应尽可能减少药物使用。
3、1岁以上的宝宝发烧时,若物理方法不能很好退温,则可酌情使用退烧药,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4、宝宝持续高热超过39℃,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疾病因素。
5、当采用物理方法不能很好的降低孩子体温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等药品进行降温治疗。 但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品都是解热镇痛的药物,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痛经等症状,并不能预防高热的发生。 对乙酰氨基酚的适用对象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及小儿,每次服用剂量为10~15毫克/公斤体重;而布洛芬的适用年龄段为3~5岁儿童,每次服药剂量为5—7.5毫克/公斤体重。 当患儿出现发热症状,但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使用上述两种制剂的一种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注意监测体温,避免高温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物理还是药物降温的方法,当孩子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后,还应该继续维持12小时,以防再次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