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如何走向国际?
“中国制造”想要真正变成“世界制造”,让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品牌影响力薄弱。 说到品牌就不得不提到海尔,海尔是全球知名家电品牌,但是你知道吗?海尔在全球建立的第一个海外生产线,其实是在南非。 1996年,海尔在南非建立了一个生产基地,引进海尔冰箱到南非生产,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因为中国的家电要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了! 但是到了2005年的时候,海尔却突然停止了在南非的生产,当时很多媒体都在爆料称,是海尔自砸招牌,因为海尔把刚生产的冰箱直接拉到了垃圾场里。 其实并不是,海尔放弃南非市场有其必然的原因。
首先,我们在南非的市场占得非常少,不到百分之十;其次,我们过去在海外建设工厂的时候,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占市场的,比如建个厂,我第一年要卖它两个亿,第二年要卖它三个亿,这种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是为了抢占当地市场上的份额。 但海尔不是,因为我们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先建立一个基地,然后慢慢积累,不会一下子数量就上来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当地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之一,而不是单单销量上的第一。所以跟那些砸自己牌子的说法完全不沾边。
那为什么后来我们又重新启动了在南非的生产线呢? 是因为我们发现,只要产品质量好,注重口碑营销,再加上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那么市场份额自然而然就会增加。所以最后我们的结果反而比那些仅仅靠价格取胜的品牌还要好。
所以说,要想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至关重要!而塑造品牌影响力最好的渠道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全方位覆盖用户,而且性价比超高。 我认为想要成功国际化,中国企业必须做好两件事:
一是利用好互联网传播品牌的优势,将品牌影响力渗透到各个消费领域;
二是利用供应链的优势,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实现低价优质的产品供给。
技术走向国际化 重视和加强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通行证。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海尔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靠的就是重视和加强自主创新。从1990年海尔集团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以技术取胜”的口号,并在自身的技术创新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海尔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从而使技术创新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从海尔的发展历史中可以发现,技术创新是伴随着海尔发展的主线,海尔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国内到国外的发展,都跟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事实上,海尔发展到今天,它的全球化发展与自主技术的形成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技术研发的全球资源,海尔难以完成市场的全球化,同理,没有市场的全球化,其技术的全球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人才走向国际化 人力资源国际化是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将目光瞄准国际市场,企业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必须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与国际劳动市场接轨、聘用有国际经验的管理人才等等。华为公司从1995年开始,就将人才国际化提上日程。华为的国际化人才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人才走向国际化,让国内的员工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工作经验;二是聘用外国的高级管理人才。正是由于华为非常重视人才的国际化,才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走向国际化 管理国际化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根本所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际化管理,一方面要求中国企业引入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学习和掌握国外的管理文化。联想的国际化管理经验,值得国内其他企业学习。联想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建立国际市场的品牌优势,二是建设国际化的运作体系,三是营造良好的政府和公共关系。而这三点经验,都是从管理层面所总结出来的。因此,联想是成功实现管理国际化的一家企业。
文化走向国际化 企业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文化上实现国际化。所谓文化国际化,一是在文化上实现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相融合,即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在当地创造一片和谐的天空。二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风格,即在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保留自己本土文化的精华部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风格。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使得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更具有吸引力,在与其他国际化企业相竞争时,占有更明显的优势。这一点,正是联想和华为等中国企业在不断努力的方向,其国际化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