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参股的企业好吗?
先说结论,从财务回报而言,可以要,但没必要太兴奋。 从业务来看,城投作为股东有一定意义。 我们先看一下某地国资在2019年的一贯做法(虚构人物及故事情节,请勿对号入座): 地方国资平台A出资4亿元与上市公司B共同成立一家子公司C,注册资本10亿。
地方国资平台A持有C公司的60%股份,上市公司B持有40%的股份。 C公司注册成立后,立即以25.28亿元的价格将资产D出售给母公司A并以此收入全部投入新设的E公司中。 然后母子公司A、B和C一起重组,母公司A将其持有的C的全部股权转让给B,转让价1元;同时,B将其持有的E的70%股权转让给A,转让价格70万元。
这样,A取得了对E的全部股权,而E是控股母公司B的全资子公司。 而实际上呢,这个E公司就是当地国资平台为上市公司准备的“壳资源”,因为上市需要至少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连续经营。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2020年的时候,E公司将之前收取的25亿元资金全部通过母公司B还给A。 然后A再次将E的所有股权转让给B,转让价格1元,同时要求B代为支付此前垫款本金加利息总共3亿元。
至此,从表面上看,整个交易A赚了6000万手续费,其实它只是把原来借给C的4个亿借款转到B名下,由B继续承担利息而已。而对于B来说,它除了支付了原先应该支付给C的25亿元,还多付了3亿元的利息。 但如果这个交易发生了,且仅发生一次的话,那么对A和B都是划算的。问题在于这是重复融资和放贷的交易,大概率会反复进行。对于投资者来说就要小心了,因为这种循环交易最终可能使公司和股东背上一堆烂债。
我们再看城投参股的情景类似如上,只不过现在A变成了城投公司和控股股东,上市公司B还是那个上市公司B,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关联交易的可能。 如果是这种情况,虽然最后收益可能落在城投头上,但是收益的确定性没有上面例子高,而且有被连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