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叔怎么叫音译?

柴菝鹇柴菝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翻译”这词儿其实挺有意思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换一下语言”,但翻译又分“意译”和“音译”。所谓意译就是用翻译的方法把英文句子重组为一个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句子,虽然意思一样,但却换了种表述方式;而音译则相反,是借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拼写外文单词,其目的就是为了传递外语原文的发音,即使译文不够通顺也不要紧。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既然音译的目的是传递外语原文的发音,那么为什么还要用“译“字呢?可见这个“译”字其实表意不明确,它并不能真正说明音译这种翻译方法到底是在干什么。所以,与其说音译是一种“翻译”方法,不如干脆把它叫做一种“语音翻译工具”好了。

我这样解释可能有些道理,但是不太能说清楚其中根本的原因——为什么要采用音译这种方式。事实上,语言在发展演化过程中本没有“译”的概念(因为语言学家普遍认同的语言是具有封闭性的系统),也就是说不存在像汉译英、英译汉这样的行为。语言间的相互交流最开始是通过直接模仿的方式来进行的,比如英语直接从德语语法中借用了动词schaffen的写法,却完全忽略了这个词语的发音,当然也不会考虑这个词的意义。可以想象,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语言间的交流就是靠着大量的口语复述来完成,语序、时态甚至很多词语的发音都可以随意变化,只要双方听得懂就行。

当出现文字后,语言交流的方式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没有发生变化,文字只不过是为了辅助口语的一种符号体系。所以,如果一方掌握了另一方的文字体系,就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了。但由于文字是线性符号体系,而无法像口语那样灵活变化,同一文字系统之间是无法进行直接转写的(无论意译还是音译),而不同文字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却又很低,这就使得文字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交流通道,并且由于汉语等语言的方块字形决定了单个汉字一般只能表示单一的意思,就更加强了文字作为独立交流通道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文字所对应的语音自然就被隔离开了,形成了今天汉译英、英译汉这样的语言转换模式。虽然这种转换模式有着语法、语境等多种制约条件,并且还需要借助词典等资料工具,但它仍然没有摆脱文字这一线性符号体系的本质特征。音译这种翻译方法可以说是文字这一交流通道的自然延伸,它是适应文字出现后人类交际需求的一种变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