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了怎么做好吃?
“厚”是什么? “薄”又是什么? 我们在讨论的往往是薄厚,那么什么是薄、什么是厚呢? 通常来说,我们指的厚度是指一片食物切成薄片之后的厚度。所以我们说的薄,一般是指切得薄的菜肴;而厚的菜肴通常指的是切得厚的菜肴。 所以,如果要说某道食材需要切得很厚才好吃,通常说的就是,要切得厚一些才好吃。而不是说要把它切得很薄才行。 当然啦,我们有时候也说很厚很厚才好吃的,比如说炒牛肉的时候,有人说“你要把牛肉炒得厚一点才好吃哦!”这就是在说要用刀背砸松(也可以说是剁松),把肉片砸成厚厚的片状,然后炒制才好吃。这种用剁的方式,使得肉类原料的颗粒感更加明显,咀嚼起来是有弹牙感的,这种有嚼劲的口感让人吃得很有满足感。所以有时我们说一种食材一定要切的“厚”一点儿才有口感,这里的厚其实就是指的用刀背剁出来的厚。
但,如果你说的是要把食材炒得很薄很薄才好吃,这时说的就不是砍刀剁的方法了;而是用铁刨、刮刀之类的工具,把食材磨成细细的浆汁儿,再制作成型(比如滑蛋虾仁中的虾仁就是经过上浆、下锅划散做出来的)。这样制成的食品,由于淀粉浓度较高,有一定的粘性,可以拉出比较细密的丝,嚼起来的口感也是黏糊糊、软绵绵的,很容易给人带来满足的体验。所以,你说一个食材要磨得很薄很薄才好吃,这里说的窄,其实就是指的用刮刀一类工具打出来的薄。 当然了,除了切和磨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把食材处理得很“厚”“薄”。
比如说,用机器打成泥的肉馅,我们就可以说它很“厚”;而没有打上劲儿的肉糜,很松散,我们就可以说它很“薄”。 用油炸过的豆腐干非常香脆,一口咬下去能听到清脆的声音,这样处理的豆腐干吃起来会很过瘾,让人觉得满足。所以说油炸能让豆腐干由“薄”变“厚”。 而用泡盐水或者用开水焯烫的方法处理过的蔬菜,会使菜叶变软、变薄;如果用清水浸泡再加用力揉搓的方法来去除蔬菜中多余的涩味儿,也能达到让蔬菜变“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