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棠下在哪里?
棠下就是现在的天河区,以前的东山区(已并入越秀区)和芳村区,原是番禺的辖地。而天河、越秀、荔湾三区则是在清朝时划出的广州府城的部分区域而设立,这三区的街道名称多数是以明清时的名称继承下来的,所以叫“老西关”或“老西关”指代的范围通常就是指今天的荔湾区,而不包括越秀区。
因位于古天河之旁(秦末建的古天河石牌桥被洪水冲毁后,在原地建了石牌楼以作标志,故称此河为“天河”,并延用至今),又因古天河与东江相连,故有“南越有潭(指今广州珠江沿岸),北有海”之称。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今广州市附近已有居民聚居,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设置番禺县,东汉末年设立岭南西道,管辖今广东大部分地区。
晋朝时设平越中郎将,统管南方军事,南北朝时设广州总管,隋文帝时设广州总管府,唐太宗贞观年间设置广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至宋朝前期基本沿用唐代制度,宋哲宗元祐五年从潮州路划出置广州路,这是“广州”名称的由来。元朝至正二十七年立广州中卫,明朝改为广州府,清雍正十年(1732年)设粤海关,乾隆十五年(1750年)设五口通商大臣。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制,改设道尹公署,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广东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广州沦陷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作为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中心之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广州,并设立行政院华南执行部。
新中国建国初期,设中央人民政府华南军政委员会和广东军区,驻广州,1954年后设中南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均驻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