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国家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办教育的目的,从宏观上说,与国家办教育的目的完全一致;从微观上说,学校办教育的目的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即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出具备一定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
那么,如何衡量是否达到上述两个总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加以判断:
(一)学生是否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是具有了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否能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信念?这是判断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关键。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极大提高?有没有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否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培养学生,既要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得好”。所谓的“吃不饱”指的是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知死记硬背,这种知识陈旧,且过时的学生学习再久也是徒劳。所谓的“吃不好”是指学生一味追求新知识和新技术,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遇到什么情况都会手忙脚乱。所以,我们既要让学生基础扎实,又要让学生敢于探索,学以致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三)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否得到全面提升? 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所谓的学习的能力就是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而实践的能力则是学生通过自己或与他人合作,能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的能力。这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也只有当这两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时,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学校教育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