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子包什么好吃?

解堂仙解堂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宁波生活了20年的杭州人,我竟然不知道“角子包”是什么! 百度了一下,看到“角子包”的名字出现在《民国绍兴县志》里,有点好奇:到底是哪里出名,能让它登上县志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去搜了“角子包”的相关视频,看了几个之后,终于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了——原来它的“成名之路”真是充满意外与曲折啊! 这道点心最初的名字并不是叫“角子包”的,而是叫“蟹粉包子”。 因为以前人们没有吃螃蟹的习惯,更别说拿来做馅料了,所以只有富贵人家有吃蟹的机会(如盐商、官员等)。百姓们想吃的话,只能在农历九月重阳后,赶在立冬前吃个够。 有个词专门形容这种吃法——“咬秋”,比如清代文人李光廷在他的著作《燕台月令》中,就写道: “立秋日,人家皆有食西瓜之举。谓能消除百病,不疫疠,故又有‘啃秋’之称。是日,街市卖西瓜者极多,暗翠浮碧,晶盘珠涌,买之者亦甚繁。” 李光廷写的“啃秋”,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吃西瓜比赛”,只不过“比吃”换成了“啃”。 而那些没有赶上“啃秋”的人,只能等到腊月吃了,于是就有了“腊梅香泛水晶球,巧手争先斗快收”——这是诗人笔下的“吃剩包”(其实就是蒸饺)。 直到近代,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也能像贵族一样享受美食,“蟹粉包子”才成为了大众餐桌上的常客。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现在“角子包”已经到处都有卖的,但想要好吃的话,还是要讲究的。 我去超市购买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不同牌子、不同口味的“角子包”,有的里面还有芝麻、花生碎,这让我有些纠结——到底哪一种更好吃呢? 我买了一款看起来最普通的“角子包”,打算试试究竟哪一种最好。 吃“角子包”其实是有技巧的。因为包子的皮很薄,如果用力掰开,会损伤表皮,让里面的汤汁流出来。 所以正确的吃法应该是一边轻轻转着,一边撕开,让热气腾腾、金黄饱满的“角子包”呈现在你面前…… 轻撕开“角子包”,可以看到透明的表皮下,包裹着浅褐色的馅料,整个造型犹如一只金灿灿的元宝。

轻轻一咬,鲜香的汁水瞬间溢满口腔,柔软而富有韧性的表皮,配合细腻顺滑的馅料,让人吃完一个还想再来一个。 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再辣一点就更完美了(可以加点辣椒酱);而且一口吞的话,可能味道会更佳鲜美,可惜这样吃不胖啊哈哈… 那么你喜欢什么样的“角子包”呢?喜欢辣的、咸的、甜的还是素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